新學期開始,本市1400余所中小學將實現AI通識課程全覆蓋,每學年不少于8課時。
此次課程全面鋪開以兩份核心文件為支撐:今年3月在全國率先出臺《北京市推進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2025—2027年)》,構建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的“課程、教學、支撐、師資、應用、推廣”等六大體系,搭建了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的四梁八柱。6月發(fā)布了《北京市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地方課程綱要(試行)(2025年版)》,從課程定位、內容體系到實施路徑,為各區(qū)各校提供了清晰的“施工圖”,讓人工智能教育“教什么、怎么教”有章可循。作為全國首個省級全域推進人工智能通識教育的地區(qū),北京的實踐被教育部作為經驗向全國推廣,為基礎教育階段人工智能教育提供了“北京樣板”。
“我們根據各年級學生的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設計了感知到創(chuàng)制的螺旋式上升學習路徑,分層設計課程主題。”中關村第三小學信息中心主任郝石佩舉例,一二年級主打“玩中學”,學生將在語文、美術、音樂等學科中體驗AI創(chuàng)作的快樂;三年級開始認識AI,辨別生活中的AI應用;四至六年級課程從理解AI背后的數據、學習AI算法,到使用AI搭建一些簡單應用,引導學生從學習者逐漸轉變?yōu)閯?chuàng)造者。
配合AI課堂,北京市第十二中學將上線新設備——“智能助教助學大模型”終端,支持師生實時互動答疑。該校還采購了開源硬件套件,用于學生動手實踐物聯網和簡單算法開發(fā)。廣渠門中學則將生物學、計算機等學科與AI課程結合,從“AI+五育”融合的角度入手,開展AIGC(人工智能生成內容)輔助美術、微電影、音樂等多種課程。
中小學部分年級還將啟用新教材,涉及語文、數學、英語、物理等學科。北京教科院課程中心專家說,新教材最顯著的特點是強調“學會應用”和“跨學科實踐”,增加真實情境案例和綜合實踐活動,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跨學科思維。
中小學生的“小書包”還將實打實的減重——本學期起,中小學生實現免自帶餐具。本市持續(xù)推進“中央廚房+”供餐模式,對部分學校進行改擴建,挖潛空間設置“微廚”,增設餐具洗消設備,并嚴格制定校園餐具消毒標準,切實減輕學生和家長的“隱形負擔”。
北京市教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在中小學普及人工智能教育,既是響應國家科技自立自強戰(zhàn)略的必然要求,也是北京作為全國科技創(chuàng)新中心的使命擔當。我們要讓青少年從小建立對人工智能的科學認知,培養(yǎng)既懂技術、又明倫理的未來公民,為國家儲備科技創(chuàng)新人才火種。”
下一步,北京市將持續(xù)優(yōu)化人工智能教育課程資源,結合教學反饋迭代更新;開展應用示范校評選和優(yōu)秀案例推廣,形成可復制經驗;深化“京娃”系列智能體研發(fā),拓展“AI+教育”應用場景。市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將以首批課程資源為起點,力爭將北京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打造成全國標桿,真正讓數字技術賦能每一位師生,為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奠定堅實基礎。”
溫馨提示:
??歡迎加入“2026初中升學交流群”,群內不定期的推送相關的升學資訊以及專題講座,另外還有一對一的線上答疑,掃一掃,立即加入,開啟你的升學成功之旅吧!
↓↓↓↓↓↓↓↓
如加群失敗,可加妮妮老師微信(微信號:13311095027),備注高考年份-姓名-選科等,統(tǒng)一邀請進群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