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紐約大學綜合評價初審階段官方不強制要求推薦信;未提交者仍可正常進入“校園日”名單,但若學科競賽或科研經(jīng)歷突出,一封來自任課老師或項目導師的英文推薦信可在學術深度維度加分,并有助于面試官提前了解申請者背景。
推薦閱讀:重點高校2025年綜合評價招生簡章匯總
重點查看:2026年綜合評價招生政策解讀匯總
福利資料:為方便2026屆綜評考生高效申報,特整理《2026年綜合評價百問百答》電子資料,了解常見報考問題,提前布局綜評升學!
上海紐約大學綜評初審階段,推薦信是否必需?
一、官方要求:非強制,但“歡迎提交”
在上海紐約大學 2025年綜合評價報名系統(tǒng)中,推薦信被明確標注為 “Optional(可選)”。網(wǎng)申系統(tǒng)不會因為沒有推薦信而提示“材料不完整”,也不會因此拒絕考生進入“校園日”名單。招生辦在官方答疑會上反復強調:“推薦信不是門檻,而是錦上添花。”換言之,如果你的學業(yè)成績、活動履歷已足夠亮眼,完全可以不提交推薦信而順利通過初審。
二、隱性價值:如何讓推薦信成為“加分杠桿”
雖然非必需,但一封高質量的英文推薦信可在以下場景產生邊際效用:
學科特長佐證:若你在數(shù)學建模、信息學奧賽或科研項目中取得省市級以上獎項,推薦人(教練或導師)可用第一手觀察強化“學術深度”;
情境解釋:對于成績波動或轉學經(jīng)歷,推薦人可用具體事例說明原因,降低招生官對“學業(yè)穩(wěn)定性”的疑慮;
面試預熱:面試官會提前閱讀所有上傳材料,推薦信中的細節(jié)可能成為面談切入點,幫助你掌握對話節(jié)奏。
2025 級錄取者中,約 38% 提交了推薦信,其中 72% 來自數(shù)學/英語/班主任三類教師,平均長度為 450–500 詞,均使用學校抬頭紙并加蓋公章。
三、寫作與提交指南:一封“好”推薦信的 3 個關鍵
人選匹配:優(yōu)先選擇與你互動頻繁、能舉出具體案例的教師或項目導師,而非“頭銜高卻對你不了解”的名人;
內容框架:STAR 法則(情境–任務–行動–結果)描述 2–3 個真實片段,避免空泛形容詞;
提交方式:使用系統(tǒng)內的“Recommender Portal”上傳 PDF,文件大小 ≤ 2 MB,命名格式“CandidateName_RecommenderName.pdf”;提交后推薦人會收到確認郵件,考生可在 Slate 后臺查看“Received”狀態(tài)。
注意:校方不接受紙質郵寄或郵件直發(fā)的推薦信,逾期上傳也無法補交。若決定不提交,無需在網(wǎng)申做任何額外說明,系統(tǒng)會自動跳過該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