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山東煙臺高二年級下學期期末考試近期開考,齊魯家長圈特匯總整理了煙臺市2023—2024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學業(yè)水平診斷語文試題和答案,供大家下載學習!
煙臺市2024年7月高二期末語文試題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等填寫在答題卡和試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考試結束后,只收答題卡。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7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材料一:
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綿延不斷且以國家形態(tài)發(fā)展至今的偉大文明。我們的文明之所以會生生不息、歷久彌新,漢字是不容忽視的核心因素之一。
中華文明的連續(xù)性,突出表現在漢字的延續(xù)性上,漢字超越了傳統與現代的界限,一直使用至今。這個文字系統雖然在形體上有所變化,但其內部深層結構從未發(fā)生根本的改變,所記錄的語言古今一脈相承,所形成的文獻豐富而連續(xù)。一個能讀古書的現代人,如果打開2000多年前西漢人抄寫的古書,閱讀障礙很小,這在全世界范圍內是獨一無二的。日本知名學者白川靜在20世紀70年代初曾說過:“從某種意義上說,中華文化就是漢字文化,漢字所具備的各種特質,給中華文化添上了濃烈的色彩。”
中國地大物博,方言有很多種,民族語言也有很多種,統一的文字構筑了國家統一和民族融合的重要基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全國,就下令實行“書同文字”的政策,保證了政令的傳達和思想文化的統一。秦朝之后,漢字又經歷了漫長的字體演變。雖然天下分合、朝代更替,但漢字作為通用文字的傳統再未動搖。歷史上,進入中原地區(qū)的少數民族大都會主動擁抱漢文化,學習漢字。南北朝時期,為了讓拓跋鮮卑融入中原文化,北魏孝文帝推行漢化改革,將漢語確立為官方語言,要求學漢語、用漢字、穿漢服,對促進民族融合產生了巨大影響。
中華民族不是單純的人種血緣的融合,而是文化認同的實體,漢字在中華民族形成發(fā)展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世界上使用表音文字的國家,不論是羅馬帝國還是查理曼帝國,一旦分裂為使用更小的表音文字系統的民族國家,就很難再統一為一個文化連續(xù)的國家。中國則不同,在這片大地上,朝代有更迭、政權有更替,但是我們的文字一致、文化相通,分久必合,永遠是統一戰(zhàn)勝分裂,這種特性與漢字的超語言功能密切相關。漢字是通過以表意為基礎的多種編碼形式記錄漢語的,這樣就使其具有兩個特點:一方面可以準確記錄語言,記錄各個時代的口語,可以形成書面語,使語言更加嚴謹;另一方面,漢字可以超越方言,不同時代可以讀不同的音,不同地域可以讀不同的音,不論讀什么音,其意義不僅歷史連續(xù),而且社會共知,歷史上書面語長期發(fā)揮共同語的功能。因此,盡管各地的方言千差萬別,不同年代語言也有很大差異,但是一直有統一的文字。
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孕育出多元一體的中華文明,而中華文明的傳承和延續(xù)主要依靠文字記錄、獎勵保存。比如,甲骨文記錄了商朝時期的祭祀、打獵、戰(zhàn)役、農業(yè)、問病和天氣等;金文記錄了周代的經濟、政治、文化、軍事和社會生活??v觀世界文明史,在許多使用表音文字的國家,政權一旦由外族統治者所取代,文字記錄的語音語義大都發(fā)生徹底變化,即使字母相同,所記錄的語言也不同。前朝文字記錄的語言今朝著不懂,今朝書寫的歷史下一朝看不懂,當然不會有不間斷連續(xù)的歷史記載。然而在中國,前朝滅亡,后朝仍然使用同一個文字系統,遞傳幾朝依舊是同一個文字系統,前后識讀沒有障礙,因而數千年來文明歷史記載從無間斷,各種文獻豐富多樣、傳承有序。
世界上的各種文字都努力追求書寫美觀,但只有漢字發(fā)展出一門獨特的藝術——書法。漢字字形多種多樣,為形成豐富美觀的視覺效果提供了優(yōu)越條件,并與格言警句、名篇佳作、篆刻印章相結合,使得優(yōu)秀傳統文化在書法藝術欣賞過程中得以傳承。同時,書法還蘊藏著中國人深沉的家國情懷,練字更多練的是品德與性情。唐代顏真卿的《祭侄文稿》氣勢磅礴、壯懷激烈,通篇充溢著浩然正大之氣;明代祝允明以草書抄錄《岳陽樓記》,則是將“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作為精神動力。
(摘編自李守奎《漢字與中華文明傳承》)
材料二:
數字化時代,文字記錄方式發(fā)生革命性變革,鍵盤上“敲字如飛”常常代替了一筆一畫的漢字書寫。因為長期使用電腦,許多人只能大致記住漢字的形狀,提筆卻無法正確寫出具體部首和結構。最近一項調查顯示,兩千余名受訪者中有逾八成的人承認寫字有困難。提筆忘字、頻寫錯別字,正成為一個令人憂心的文化現象。應當承認,新技術的確給古老的漢字藝術帶來較大的沖擊。
一項千百年來被人們運用自如的漢字手寫藝術,卻在電腦和網絡普及應用的一二十年間就陷入尷尬境地,完全歸因于新技術的罪過乃是推脫我們自身傳承文化的使命與責任。在這一場新技術沖擊的背后,我們或許早已忘記了漢字中還蘊藏著豐富的中華文化與藝術,早已鈍化了對具有獨特美感的漢字書法的審美能力,早已忽視了手書漢字也是傳承漢字文化極具生命力的方式,而僅僅把漢字視作表意符號和交流工具。結果便是,作為符號和工具的漢字,往往只是在實際運用這個層面上存在。
正如學者所言:“漢字是中華文明的標志,又是傳承中華文化的工具。漢字書法不僅是人類所創(chuàng)造的最為抽象的藝術,而且是人類文明最為發(fā)達、最富有想象力,能夠全面揭示自然本質的一門藝術,一種文化現象。”數千年來,漢字被視作藝術品,更被看作人格的標記,“橫平豎直寫漢字”與“堂堂正正做真人”被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無論時代怎樣嬗變,無論技術怎么革新,漢字所承載的文化內涵不會改變,而后來者理當致力于文化的接續(xù)和弘揚,不能在各種沖擊面前喪失漢字文化的自尊、自重與自覺。
(摘編自郭立場《“提筆忘字”與漢字危機》)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秦始皇實行的“書同文字”政策,北魏孝文帝推行的漢化改革,對鞏固國家統一、推動民族融合起到積極作用。
B.雖朝代更迭、政權更替,但古代中國永遠是統一戰(zhàn)勝分裂,文化得以連續(xù),這與漢語的獨特記錄方式密切相關。
C.漢字書法是一門能夠全面揭示自然本質的藝術,它不僅可以傳承優(yōu)秀的傳統文化,還可以修煉人的品德與性情。
D.相較于表意符號的漢字,雖然西方表音文字在數字化時代不會受到現代技術的沖擊,但書寫者也難免提筆忘字。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中華文明的生生不息與漢字恒久的生命力是密切相關的,漢字的延續(xù)性就是中華文明的連續(xù)性。
B.中華文明歷史記載數千年來從無間斷,是因為同一個文字系統在朝代變換中依次傳承而不改變。
C.造成漢字危機的原因很多,有新技術沖擊的客觀因素,也有把漢字只當作交流工具等主觀因素。
D.漢字形體雖有變化,但其承載的文化內涵具有穩(wěn)定性,它不會因為時代嬗變和技術革新而改變。
3.下列選項,不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一觀點的一項是(3分)
A.古書上“天、人、蟲”等字,現代人不明它的古音,但能通過字形理解它的字義。
B.日語中保留了大量漢字,去日本旅游的中國人,能借助路牌標語等獲取有效信息。
C.漢字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它的產生和演變體現了先人的聰明才智和思維方式。
D.中國自古有“字如其人”之說,通過寫字往往能看出一個人的為人,書品猶人品。
4.漢字在演變過程中形體有所變化,但其內部深層結構從未發(fā)生根本改變,據此,下列字例中字形有誤的一項是(3分)
選項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隸書 楷書
A.
B.
C.
D.
5.學校準備大力推行漢字書法教學,請結合材料談一談這樣做的意義。(5分)
(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大校、上尉和列兵
西元
羊子終于答應連隊,再也不跑了,安安心心干到退伍。連王大心都感到吃驚,他搞不清是自己哪一句說動了羊子。在某個時刻,當你看到羊子非常專注地干什么事情時,他的目光堅韌、執(zhí)著、可靠、友善。那一刻,你會非常詫異,羊子曾是那樣一個不可救藥的人。
到達駐訓點的第三天,部隊開始了海上訓練。入夜,老劉坐在剛剛挖好的塹壕里,身旁是羊子,他嚼了幾口干糧,突然問道:“老劉,你想過沒有,人死了,就是一攤爛肉,再過些日子,連爛肉都不是,變成泥土,變成沙子。那你說,人活著的時候做過什么,得到什么,還有什么意義呢?拿我來說,將來我死了,就算是躺在烈士陵園了,名字也刻在英烈墻上了,可又有什么用呢?那些東西是給活人看的。”老劉說:“死這個問題,都是活人在想,死人是不會想的,對不對?所以,死的意義其實就是活著的意義。”
老劉又說:“這些年寫戰(zhàn)爭小說,接觸了不少資料。上甘嶺戰(zhàn)役,我方士兵拉響手榴彈和敵人一起死的事例不是一個兩個,而是二十個三十個,在與敵人搏斗中犧牲的就不計其數了,但為人所知的卻很少,大部分都淹沒在時間長河里。我還看到一個記載,有一個連隊上高地接防另一個連隊,可上一個連隊的連長、指導員及所有干部都犧牲了,士兵活下來的也很少,連立功事跡材料都沒人寫,也無從考察。我不清楚他們犧牲前都在想什么,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他們一定是把什么看得比生命還重,他們也一定不認為人死了就一了百了了。”
老劉問道:“羊子,我一直想問你一個問題。你當初那么想走,怎么就決定留下來了呢?”
羊子沒有應聲,頭靠在老劉肩上,昏昏欲睡。半夢半醒之間,他看到小時候母親離開家時對自己擺手的畫面。真是不可思議,那時他才兩歲,怎么可能記得這個畫面呢?他又看到自己被父親綁在床頭用皮帶抽的景象。自己并未犯什么錯,只是太過弱小,無力反抗罷了。后來進了城,被人逼著偷東西,沒偷到東西,被打得可真叫慘……
訓練到了新的一天。
烏云下的大海有一種金屬樣的光輝,一波一波浪頭緩緩地由遠及近,像一排排移動的堤壩掃過兩棲突擊車隊。那些幾十噸重的突擊車仿佛鐵做的小甲蟲,不停地在浪尖和浪谷里爬上爬下。天色漸黑,今天的訓練任務已結束。突擊車離岸灘越來越近,指揮所白色小樓隱隱可見。老劉抓著安全繩,疲憊的身體慢慢松弛下來。
猛然間,老劉聽見金屬摩擦與撕裂的聲音,比發(fā)動機的轟鳴還要巨大和駭人,在狹小的車艙里回響。接著,車身前后晃了晃,仿佛使勁掙扎幾下,然后緩緩向一側傾斜。坐在老劉對面的士兵一下子懸起來,沒系安全繩的撲到了對面戰(zhàn)友的身上。發(fā)動機熄火。只聽駕駛員用哆嗦的聲音說道:“指導員,車底盤,可能,可能剮到礁石了,履帶也掛在上面了——”說話間,突擊車仍然在繼續(xù)傾斜,一個大點的浪頭打來,海水便從頂艙口飛濺進來,迎頭打在老劉臉上,視線模糊。
王大心也是頭一回遇到這種事,想了想,說道:“大家穿好救生衣,依次從頂艙蓋出去,三人一組,自行游回岸邊。我和駕駛員最后走。”
大家都按照王大心的命令,一個接一個出艙。輪到羊子的時候,他雙手抓著安全繩,用非常憤怒的眼光看著王大心,說道:“我不走!”王大心大聲道:“聽從命令,沒時間跟你解釋。”羊子吼道:“車子沉了嗎?你就要跑?你們就嚇成這個樣子嗎?告訴你!我不走,要走你們走!你平時不是說要與突擊車共存亡的嗎?怎么現在這么著急要走?你在騙人嗎?”王大心朝艙口望了望,又看了看地上的海水,道:“車子重要還是人重要?車子沒了可以再造,人死了還能再活嗎?”羊子一把抱著艙壁上的鐵把手,說道:“我再跟你說一遍,要走你走。我還告訴你,你如果走了,我將來還要跑,絕不含糊!”
王大心的嘴張了半天,對羊子身后的老劉說:“老劉,要不你先走吧。”老劉突然明白命運給自己安排了一個什么樣的機會。他說道:“那我也再留一會兒,你看,車子里面還沒進多少水嘛!”王大心沉默一下,說:“那咱們都到這邊來吧,壓壓重量,把車子平衡一下。”此時,十人離開了六人,車子里還有駕駛員、王大心、羊子和老劉。王大心爬到車載電臺位置,報告了車子情況很緊急,請求上級火速救援。
小燈依賴電池里的電力發(fā)著光亮。車頂出艙口像張大嘴,隨著海浪搖擺。這里仿佛有只天平,搖擺到一側時,一切是安全的,搖擺到另一側時,便有一大股海水灌進來。四個人盡力把一切有重量的東西都搬到較高的一側來,然后把自己系在座位上,靜靜等待。老劉覺得自己的心也隨著車子一左一右向兩側搖擺,忽忽悠悠的。那張大嘴吐進來海水時,這一側是死,若是什么也沒吐進來,這一側便是生。每當大嘴在死的那一側猛然嘩嘩作響時,老劉都似乎剛剛打了一個賭,賭死會在這里退卻。這場豪賭驚心動魄,每一次老劉都贏了,可只要輸一回,所有賭注都蕩然無存。有一個聲音在老劉的心里怒吼著:“死啊!這次你打不倒我!”
大約四十分鐘后,一只救生筏來了……
羊子為什么會留下來呢?后來他對老劉說,你還記得嗎,那天晚上指導員女朋友來分手,他喝了酒,跑到旅政委宿舍門前,敲開門,破口大罵。政委一怒之下,把他關禁閉醒酒反省。當時他屋子就在我對面。我當時覺得,這個人是真性情,是可以信賴的。
怎么能忘呢?老劉去找王大心時,王大心問了和羊子同樣的問題,那個時候,老劉覺得自己還說不清,而現在,他感謝命運的饋贈。
(文字有刪改)
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突擊車觸礁時,駕駛員的話用逗號分解為多個短語,這種表達方式透露出當時處境的極度危險和駕駛員的高度緊張。
B.“小燈依賴電池里的電力發(fā)著光亮”頗有意蘊,正是眼前這光亮的存在,鼓舞著羊子和他的戰(zhàn)友堅持與死神作斗爭。
C.“大約四十分鐘后,一只救生筏來了……”通過留白給讀者以想象空間,又使行文詳略得當,筆墨儉省,重點突出。
D.小說開頭以“羊子因何轉變”設置懸念,后通過對老劉追問的避而不談再度蓄勢,直至文末才揭開謎底,極具張力。
7.下列對小說人物的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母親離開的畫面和被父親抽打的情景銘刻在羊子的記憶中,這些遭遇是使他成為一個“不可救藥”的人的重要因素。
B.作為一名作家,老劉先前對生與死的意義有了一定的思考,此次的突擊車觸礁事件則給了他更真實、更深刻的體驗。
C.王大心并非一個完美無缺的人物形象,他酒后罵人的率性之舉,使得這一形象更加真實可感,有血有肉,立體豐滿。
D.觸礁后,有六個人“一個接一個出艙”,這些人的行為令羊子失望、憤怒,也更加堅定了他與突擊車共存亡的信念。
8.人物對話在文中起到哪些作用?(6分)
9.文學評論家崔慶蕾認為,西元的小說善于“從生活和生命內部出發(fā)建構觀念認同和價值邏輯,揭示信仰生成的倫理與紋理”。請結合文本簡要說明。(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論尹師魯墓志銘①
歐陽修
《志》言:“天下之人,識與不識,皆知師魯文學議論材能。”則文學之長,論議之高,材能之美,不言可知。又恐太略,故條析其事,再述于后。
述其文,則曰:“簡而有法。”此一句,在孔子六經,惟《春秋》可當之。其他經非孔子自作文章,故雖有法,而不簡也。修于師魯之文不薄矣。而世之無識者,不考文之輕重,但責言之多少,云師魯文章不合只著一句道了。既述其文,則又述其學曰:“通知古今。”此語若必求其可當者,惟孔、孟也。既述其學,則又述其論議云:“是是非非,務盡其道理,不茍止而妄隨。”亦非孟子不可當此語。既述其論議,則又述其材能,備言師魯歷貶,自兵興便在陜西,尤深知西事,未及施為而元昊臣,師魯得罪。使天下之人盡知師魯材能。
此三者,皆君子之極美。然在師魯,猶為末事。其大節(jié)乃篤于仁義,窮達禍福不愧古人。其事不可遍舉,故舉其要者一兩事以取信。如上書論范公②而自請同貶,臨死而語不及私,則平生忠義可知也。其臨窮達禍福不愧古人,又可知也。
《志》云:師魯“喜論兵”。論兵,儒者末事,言喜無害。喜非嬉戲之戲喜者好也君子固有所好矣??鬃友曰匾埠脤W,豈是薄顏回乎?后生小子,未經師友,茍恣所見,豈足聽哉?
修見韓退之與盂郊聯句,便似孟郊詩,與樊宗師作志,便似樊文,慕其如此,故師魯之《志》,用意特深而語簡,蓋為師魯文簡而意深。又思平生作文,惟師魯一見,展卷疾讀,五行俱下,便曉人深處。因謂死者有知,必受此文,所以慰吾亡友爾,豈恤小子輩哉!
【注】①尹師魯(1001—1047年),名洙,與歐陽修是政治、文學上的知交。尹洙死后第二年,歐陽修寫下《尹師魯慕志銘》,不想卻遭人質疑,他便寫了《論尹師魯慕志銘》以釋其意。慕志銘是一種文體,一般包括“志”和“銘”兩部分。②范公:指范仲淹。
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喜非嬉A戲B之C戲D喜者E好也F君子G固H有I所好矣。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六經,即《詩》《書》《禮》《易》《樂》《春秋》六部儒家經典,又被稱為“六藝”。
B.薄,輕視,與《臨安春雨初霽》“世味年來薄似紗”中的“薄”意思和用法都不同。
C.足,值得、夠格,與《鴻門宴》“料大王士卒足以當項王乎”中的“足”意思相同。
D.五行,文中指五行文字,與構成萬物的水、火、木、金、土五種物質的“五行”不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歐陽修高度評價了好友尹師魯在文、學、論議等方面的突出才能,甚至將其與孔、孟相提并論。
B.文章有理有據,贊頌了尹師魯的濟世才能及其面對窮達禍福的達觀態(tài)度和篤于仁義的大節(jié)風范。
C.歐陽修效仿韓愈的聯句形式和作文風格來評述尹師魯的一生,表達了對摯友的敬重和懷念之情。
D.作者從多個方面解答相關質疑,說理條分縷析,論辯有理有節(jié),行文縝密嚴謹,語言簡而有力。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不考文之輕重,但貴言之多少,云師魯文章不合只著一句道了。(4分)
(2)如上書論范公而自請同貶,臨死而語不及私,則平生忠義可知也。(4分)
14.歐陽修作《尹師魯墓志銘》時多用“簡”筆,請結合本文概括這樣做的理由。(3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5~16題。
秋野①(其四)
杜甫
遠岸秋沙白,連山晚照紅。
潛鱗輸駭浪,歸翼會高風。
砧響家家發(fā),樵聲個個同。
飛霜任青女②,賜被③隔南宮④。
【注】①此詩是唐代宗大歷二年(767)杜甫寓居夔州時所作。②青女:傳說中司霜雪之神。③賜被:東漢藥察崧家貧為郎,常獨自于尚書臺值班,無被,帝入臺見后,特賜被:后遂用為郎官入值之典。④南宮:尚書省別稱。杜甫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屬尚書省。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3分)
A.首聯寫秋天傍晚之景,岸邊秋沙潔白,群山被夕陽染紅,色調明麗,相映入畫。
B.頷聯將魚的懼浪潛行與鳥的迎風搏擊兩種生命狀態(tài)并提,兩相對比,高下立見。
C.頸聯借助疊音詞寫出空中回響著搗衣聲與砍柴聲,有力烘托了環(huán)境的和諧安寧。
D.這首詩與杜甫的《登高》描寫的都是秋景,但景物特點及蘊含的情感不盡相同。
16.《杜詩言志》認為本詩“此樂,無怨尤也……總歸到憂亂懷君上”,請結合全詩進行說明。(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周邦彥《蘇幕遮》(燎沉香)中“ ① , ② ”兩句寫出了荷的傲立水面之姿,王國維認為“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
(2)李密在《陳情表》中婉拒朝廷征聘請求后,用“ ③ , ④ ”兩句來表明自己無論生死都竭盡全力以報皇恩的忠心。
(3)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龍被賦予了集眾長、惠萬物、求同存異、和諧共生的精神,與龍的意象有關的詩句俯拾即是,如“ ⑤ , ⑥ ”。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11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
空間和時間的擴大,使原本定位在穩(wěn)定的農業(yè)田園文化的漢文學忽然被放置到與游牧民族關系較為密切的流浪文化當中。① ,其實不止是李白,唐代詩人最大的特征幾乎就是流浪。在流浪的過程中,生命的狀態(tài)與家、農業(yè)家族的牽連被切斷了,孤獨感便油然而生。
安史之亂前,李白與王維都有很大的孤獨感,都在面對絕對的自我。在漢語文學史上,人們面對自我的機會(a),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人情聯系的狀態(tài)里,人情越豐富,自我就越少。我們讀唐詩時,能感受到那種快樂,是因為這一次自我真正跑了出來。李白是(b)地面對自我,在他的詩里看不到任何一點涉及孩子、太太的痕跡,甚至連朋友都很少。他描述自己和宇宙的對話:“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的詩里一直講他在找“仙”,“仙”是什么?② 。只有走到山里去,他才比較接近那個完美的自我。
到最后他也沒有找到,依舊茫然,可是他不要再回到人間。因為回到人間,他想要尋找的完美自我便會更遙遠。他寧可是孤獨的,因為在孤獨里他還有自負;如果他回來,他沒有了孤獨,他的自負也就會消失。李白是從人間出走的一個角色,他先是感受到巨大的孤獨,然后(c)地去尋找一種屬于“仙人”的完美,態(tài)度決絕,步伐堅定。
18.請在文中括號處填寫恰當的成語。(3分)
19.“他寧可是孤獨的,因為在孤獨里他還有自負”,請找出《將進酒》中能體現這句話意思的兩個詩句,并簡要分析。(4分)
20.請在文中畫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4分)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題。
冰心幼年時,曾隨受命創(chuàng)辦煙臺海軍學堂的父親謝葆璋來煙臺居住。初次到煙,冰心住在海軍采辦廳。海軍采辦廳位于煙臺山下的一條小巷——會英街上。在那段生活中,她對煙臺的風土人情有所了解,并開始學習文化。在眾多的文學文化形式中,冰心對對聯十分喜愛,在散文《我的童年》中,她記錄了海軍采辦廳客廳中的一副對聯:
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
冰心認為,這副對聯是她“開始識字的課文”,對她影響很大,使她成年后依然熱愛對聯。多年后,在美國養(yǎng)病的青年冰心思念祖國,還曾集清代龔自珍詩句成聯表達自己的理想:
世事滄桑心事定:胸中海岳夢中飛。
她把此聯寄回國內,由其表兄請梁啟超先生代為書寫。冰心曾這樣記錄她集龔自珍詩句的感受:“這就如同我手邊有好幾百塊五色繽紛大大小小的積木,可以堆成小巧玲瓏的亭臺,也可以搭成七寶莊嚴的樓閣!”
冰心一生熱愛對聯,她在煙臺,與海結緣,也與對聯結緣,正是對聯開啟了她最早的文學之思。她滿懷深情地說:“我這一輩子,在師友家里或在國內的風景區(qū),到處都可看到很好的對聯。文好,字也好,看了是個享受。我以為我們中國人應該把我們特有的美好傳統繼續(xù)下去,讓我們的孩子們從小起耳濡目染,給他們一個優(yōu)美的藝術的氣氛!”
21.小明來到煙臺山上的冰心紀念館,有感于冰心的山海情懷與品格修養(yǎng),他寫下了一副對聯的上聯:“海作情懷山作骨”。請從下列選項中選出最恰當的一句充當下聯。(3分)
A.梅如氣度玉如心
B.蘭有芬芳竹自青
C.蝶為旅伴花為朋
D.詩為知己文為友
22.“世事滄桑心事定:胸中海岳夢中飛”這副對聯為人所稱道,請賞析。(6分)
四、寫作(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一只大閘蟹,從小到大,幾乎要蛻殼20次。盡管堅硬的殼能保護自己,但為了成長,再堅固的殼,它們也會毫不猶豫地脫下。因為如果它們不選擇蛻殼,那么這些保護自己的硬殼,最終將變成束縛自己成長的枷鎖。
以上材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煙臺市2024年7月高二期末語文答案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7分)
1.(3分)D(“不會受到現代技術的沖擊”錯。)
2.(3分)A(“漢字的延續(xù)性就是中華文明的連續(xù)性”錯。)
3.(3分)C
4.(3分)B(是“鳥”的小篆,“馬”的小篆應是。)
5.(5分)①漢字是中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寫好漢字能夠傳承中華文化,并增強學生傳承中華文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②漢字書法是一門體現人格的獨特藝術,寫好漢字便于感受其蘊含的家國情懷、浩然正氣和為人之道,益于修身養(yǎng)性;③面對數字化時代新技術給漢字帶來的嚴重沖擊,大力推行漢字書法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維護漢字文化的自尊、自重與自覺。(答出一點給2分,答出兩點給3分,答出三點給滿分。意思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8分)
6.(3分)B(過度解讀。)
7.(3分)D(“這些人的行為令羊子失望、憤怒”錯。)
8.(6分)①對話展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有利于塑造羊子、老劉和王大心鮮明的人物形象;②老劉對羊子軍隊生活態(tài)度轉變的追問沒有得到回應,設置了懸念,吸引讀者閱讀興趣;③突擊車觸礁后,人物對話緊張激烈,尖銳的矛盾沖突快速將情節(jié)推向高潮;④對話涉及生死信仰的嚴肅問題,直擊人心,揭示了主題。(答出一點給2分,答出任意三點給滿分。意思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9.(6分)①王大心在喝酒罵人的偶發(fā)事件中展現出的真性情,贏得了一直想逃離連隊的羊子的認同和信賴,使他下定扎根連隊的決心;②觸礁后,羊子誓死不走的舉動反過來堅定了王大心、老劉與突擊車共存亡的信念;③眾人在齊心協力護衛(wèi)突擊車的過程中,真切體驗并詮釋了生命的意義,建構起軍人舍生忘死的崇高信仰。(答出一點給2分,答出三點給滿分。意思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10.(3分)DEF
11.(3分)C
12.(3分)C(“歐陽修效仿韓愈的聯句形式和作文風格來評述尹師魯的一生”錯。)
13.(8分)
(1)(4分)(他們)不查究文意的輕重,只責求文字的多少,說尹師魯文章不應該只寫一句話就結束(或:就能說明白)。(注意“考”“責”“合”“了”的翻譯。)
(2)(4分)比如(他)上呈奏章評論范仲淹并主動請求一同被貶,臨近去世而言談之中不涉及私事,那么他一生忠誠義氣可以明知了。(注意“論”“同貶”“語不及私”“平生”的翻譯。)
14.(3分)①言簡意深,微言大義;(1分)②事不遍舉,以要取信;(1分)③仿友文風,以慰亡友。(1分)(意思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15.(3分)B(頷聯并非對兩種生命狀態(tài)的高下進行比較。)
16.(6分)①前三聯借景抒情,極言鄉(xiāng)野秋景之美和鄉(xiāng)村生活之恬靜安適;(2分)②尾聯用典,借秋季飛霜卻不能蒙受賜被之恩來表達自己不能為朝廷出力的無奈和遺憾;(2分)③前后形成陡轉,彰顯了詩人身在鄉(xiāng)野卻不留戀安逸、遠離朝廷卻心念君王的赤子之心、愛國之情。(2分)(意思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6分)(1)①水面清圓 ②一一風荷舉
(2)③臣生當隕首 ④死當結草
(3)示例一:⑤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 ⑥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李白《蜀道難》)
示例二:⑤玉壺光轉 ⑥一夜魚龍舞(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示例三:⑤熊咆龍吟殷巖泉 ⑥栗深林兮驚層巔(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示例四:⑤鴻雁長飛光不度 ⑥魚龍潛躍水成文(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每句1分,有錯則該句不得分。)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11分)
18.(3分)a寥寥無幾(1分)b徹頭徹尾(1分)c義無反顧(1分)
19.(4分)①“古來圣賢皆寂寞”,表達了李白懷才不遇的孤獨與郁憤;(2分)②“天生我材必有用”,展現了李白瀟灑自信、舍我其誰的氣度與胸懷。(2分)
20.(4分)①李白身上就有明顯的流浪特征②“仙”是他心目中完美的自我(每寫出一處給2分,意思對即可。字數不合要求,酌情扣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9分)
21.(3分)A(B對仗不工整,上聯兩個“作”字重復,但此項“有”與“自”不重復。C意境不和諧,上聯結合山海寫人的修養(yǎng),此項卻只是簡單對仗,沒有扣住要表達的主旨。D內容不符,不能體現冰心的品格修養(yǎng);平仄不合,末尾“友”字為仄聲,對聯下聯末尾字應為平聲。)
22.(6分)①上聯將世事的滄桑變化與心事的淡定從容作對比,突出了面對世事難料的巨大變遷,表現了作者內心之寧靜、平和與堅定;(3分)②下聯運用比喻手法,寫作者心懷大海、山岳一般的夢想,形象表現出其胸懷之寬廣、理想之高遠、追求之不懈。(或:下聯運用借代手法,以海岳代指祖國,以海岳浮現于夢中來表現作者對祖國的思念之深。)(3分)
四、寫作(60分)
23.(60分)參照高考作文閱卷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