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在參加各種信息學比賽的時候,可能會發(fā)現在比賽的規(guī)則說明區(qū),通常會說明比賽的賽制,常見的賽制一般有三種:OI 賽制、IOI 賽制、ACM 賽制。不同賽制有著不同的評分標準,考驗選手的方式也會有所不同,提前了解每個賽制的特點,能更好地幫助同學們參加比賽,發(fā)揮最佳水平~
那就一起看看這些賽制有什么區(qū)別吧~
為了方便各位考生在最后階段刷真題,廣東家長圈整理了數學、化學、物理、生物、信息學等五大學科競賽近10年的競賽真題。《五大學科競賽近10年試題及答案》點擊紅字即可預約領取哦~
OI賽制
賽制介紹
OI 是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Olympiad in Informatics)的縮寫,是一項在中學生中廣泛開展的一門學科競賽,強調算法設計和理論知識,一般不允許查閱資料。
OI 賽制是最常見的一種賽制,一場考試有多道題目,選手提交每道題之后都沒有任何反饋,比賽過程中也看不到實時排名,賽后按照總得分來排名。每道題不限制提交次數,提交錯誤沒有任何懲罰,最終分數以最后一次提交為準。
應對策略
所以選手在考試過程中對得分情況是完全不清楚的,因此常常會發(fā)生預估分數與實際分數不同的情況。OI 賽制下,任何細微的錯誤都有可能導致大量失分,因此十分考驗學生的細心程度以及查錯水平。
每道題都有多個測試點,根據每道題通過的測試點的數量獲得相應的分數,所以如果一道題無法獲得滿分,可以寫一些應對特殊情況或者復雜度比較高的算法來獲得一部分分數。
考察能力
OI 賽制主要考察個人的編程能力和解題速度,策略上,參賽者應該注重提高自己的算法知識和編程技巧,盡快準確地解決問題。在準備階段,可以通過大量的練習來提高自己的編程能力和解題速度。
OI賽制的比賽:NOI(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NOIP、CCF CSP、藍橋杯、全國高校計算機能力挑戰(zhàn)賽等。
IOI賽制
賽制介紹
IOI(International Olympiad in Informatics)是國際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是 OI 的國際版,主要面向中學生,同樣強調算法設計和理論知識,一般不允許查閱資料。
IOI 賽制在每道題提交之后都有反饋,可以看到“通過”、“運行錯誤”、“答案錯誤”等等結果,甚至可以實時看到自己每道題得了多少分,但看不到錯誤的測試樣例。
每道題都有多個測試點,根據每道題通過的測試點的數量獲得相應的分數。每道題不限制提交次數,如果提交錯誤沒有任何懲罰,僅以最后一次提交為準。比賽過程中一般可以看到實時排名(如果是考試,一般看不到排名),按照總得分來排名。
應對策略
IOI 賽制結合了 OI 賽制和 ACM 賽制的特點,既看個人能力也看團隊協(xié)作,策略上應兼顧兩種策略,注重個人技能的提升和團隊間的協(xié)作。
考察能力
IOI 賽制下,參賽者需要獨立完成題目,重視結果的正確性,對解題思路和算法的優(yōu)化有較高要求。
IOI 賽制的比賽:IOI、PAT、團體程序設計天梯賽等。
ACM賽制
賽制介紹
ACM 賽制通常指的是 ICPC 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International Collegiate Programming Contest),一項旨在展示大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團隊精神和在壓力下編寫程序、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年度競賽。
在 2018 年以前,主辦者是美國計算機協(xié)會(ACM),因此很多人習慣叫它 ACM 競賽。
ACM 賽制下,一個團隊通常由三人組成,共用一臺電腦,需要在限定時間內解決盡可能多的題目,重視解題速度和數量。
ACM 賽制下,一場比賽通常有7~11道題,每道題提交之后都有及時反饋,但看不到錯誤的測試樣例。每道題都有多個測試點,只有通過了全部的測試點才算得分。
每道題不限制提交次數,但沒通過的話會有罰時(罰時通常為 20 分鐘),時間僅以最后一次通過為準。比賽過程中一般可以看到實時排名,通過題數相同的情況下按照答題時間+罰時來排名。
應對策略
ACM 賽制對選手的綜合素質要求很高,其中速度是最重要的指標,理解題意速度、思考速度、代碼編寫速度、查錯速度都非常重要,需要選手有極高的代碼熟練度,才能在比賽中占據先機。
考察能力
ACM 賽制是團隊賽,強調團隊協(xié)作和時間管理。策略上,團隊成員之間應該有明確的分工,比如有的人負責讀題和設計算法,有的人負責編程和調試。同時,團隊成員之間的有效溝通也非常重要,可以快速解決問題和避免錯誤。
ACM 賽制的比賽:ICPC、CCPC、codeforces 比賽等。
總結
不同賽制有著不同的評分標準,考驗選手需要采用不同的策略來讓自己獲得更高的分數和排名,提前了解每個賽制的特點,有利于讓同學們發(fā)揮出自己更好的水平,提高自身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