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日(Candidate Weekend)全程以英文為主,包括面試、小組討論和寫作測試;僅在與家長溝通或行政環(huán)節(jié)可能出現(xiàn)中文輔助,考生無需額外中文材料,重點在于提升英語表達與跨文化溝通能力。
推薦閱讀:重點高校2025年綜合評價招生簡章匯總
重點查看:2026年綜合評價招生政策解讀匯總
福利資料:為方便2026屆綜評考生高效申報,特整理《2026年綜合評價百問百答》電子資料,了解常見報考問題,提前布局綜評升學!
上海紐約大學校園日用英文還是中文?
一、官方語言政策:英文為主,中文僅作輔助
上海紐約大學在其《校園日須知》中明確寫道:“Candidate Weekend is conducted entirely in English.” 所有核心環(huán)節(jié)——破冰小組討論(Ice-Breaker)、學術(shù)寫作測試(Writing Exercise)、個人與團隊面試(Individual & Group Interviews)——均被設(shè)定為英語環(huán)境,考官、觀察員及工作人員亦全程使用英語。中文僅在以下兩種情形出現(xiàn):
家長專場說明會(Parent Session)提供中文同傳,方便家長理解招生政策;
個別行政窗口如簽到臺、醫(yī)務(wù)室,可用中文解決突發(fā)需求。
因此,考生若擔心“聽不懂”,完全不必:校園日并非雙語切換,而是沉浸式英文測評。
二、評分維度:語言不是唯一,卻是“隱形門檻”
雖然官方強調(diào)“holistic review”,但英語能力直接影響三大評分維度:
• Communication:能否清晰、得體且有條理地表達觀點;
• Collaboration:在小組任務(wù)中能否用英語協(xié)調(diào)、說服與總結(jié);
• Critical Thinking:寫作與面試中能否用英語進行邏輯推演。
招生官透露,往年有學術(shù)背景突出的考生因過度緊張出現(xiàn)“中式直譯”,導致Communication項僅獲“borderline”,最終未被錄取??梢?,英語不是決定性因素,卻可能成為“最后一根稻草”。
三、備考建議:把“語言關(guān)”變成“加分項”
沉浸式預(yù)熱:考前兩周每天用英語完成30分鐘小組議題模擬,可與同學線上開Zoom,輪流充當time-keeper、summarizer等角色。
學術(shù)寫作速寫:校園日寫作限時30分鐘,建議練習“TREES”結(jié)構(gòu)(Topic sentence-Reason-Example-Explanation-Summary),并控制字數(shù)在280–320詞之間。
心理語言錨點:準備3句萬能銜接句(e.g., “Building on my peer’s point, I’d like to highlight…”),一旦緊張可直接調(diào)用,既展示流利度,又體現(xiàn)團隊協(xié)作意識。
最后提醒:不要刻意炫高級詞匯,清晰、真誠、有邏輯的表達才是NYU Shanghai 最想聽到的聲音。